有四成网页在近十年内消失,但一张裸照能活到永远https://mp.weixin.qq.com/s/QDFd1aVqO9_Liq8n1naDhQ
失效的是网页链接,而不是内容。
优质的内容,或是祼照这些人性阴暗面的内容,大概是会永存的。
失效的是网页链接,而不是内容。
优质的内容,或是祼照这些人性阴暗面的内容,大概是会永存的。
interesting
从挑简历的视角讲了优化简历的建议,非常实用。
蛮有意思的一期。
嘉宾讲得很好,喜欢小而美的生意,喜欢传统的生意。
In fact, recently I’ve become acutely aware of reader mode. All time spent on styling will be obliterated by reader mode, and that’s a great thing!
挺深刻的。对于内容的呈现,你花心思做一堆花哨的排版,人家直接使用阅读模式剔除掉这些格式。
以及,原来HTML有个details元素,博客的Memos中图片收起还用了JS,看来可以不用了,可以改details元素。
最近Google遇到危机,这是前员工(创业被Google收购)对Google当下管理环境的评论,该员工也曾在微软工作十来年。
有一句热门高亮:
Everyone at every level will spend hundreds of hours preparing a single executive presentation, but it will be the most junior employee and often not even a full-time employee who is tasked with helping a customer for ten minutes.
结合木遥那篇。大厂(大型组织)的改变,还得靠最高层的改变,最好就是换人。并且,改变的过程还伴随着非常大的运气,说起来和个人的命运也没什么两样。
作者在Google的广告部门。
内容型网站,一般收入就是两个方式:
各有各的优劣势,基本同意作者的观点:广告本身产品没有问题,并能让用户免费访问内容,让互联网更开放。
只是:一切追求效率的情况下,广告平台和广告主经常做的没有底线,隐私是一方面,广告体验也不行。
去年Basecamp创始人发了一篇文章Why we're leaving the cloud,介绍公司「下云」的决定。
经济形式不好的时候,B端业务也不好做呀,AWS 30%的利润率,对应至少要为企业节省30%+的成本才是合理的,看起来对中大型企业并非如此。
评论尸的预测,可与卫夕指北的《2023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结合着看。
评论尸的预测更加悲观。
2012年写出这样的文章,心境之坚定,眼光之独到,通透。
Aaron Swartz竟然已经逝世10年了。
有个纪录片《互联网之子》讲述他的故事,很喜欢。
本文从Aaron出发,介绍了他的一些互联网/知识传播的理念,以及当下互联网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部分归因为互联网的中心化。
专业全职的Youtuber分享的自己的视频收入,主要创作lego相关的视频。
共制作了65个视频,平均一个视频花费100个小时,总收入66.4万美元,扣掉3.04万的成本,时薪大概90多美元。也蛮幸苦的。
真格基金的分享,40多分钟音频 + 90多页PPT,很完整的梳理和介绍了图像生成模型,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史。
说到历史,Google在整个AI发展中,绝对的中流砥柱呀。
纽时发了一篇「ChatGPT对Google来说是红色预警」的报道,Google有资源也有能力做一个同样的聊天机器人,事实上内部已经有了。报道中提到两个问题:
这个链接是Hacker News上大家的讨论。
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引发很多讨论,作者认为Twitter没那么重要,至少没有以前那么重要,而原因在于,Twitter上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
Q:如何应对平台红人被其他大平台挖角?
A:社区运营就像发现一片新大陆,你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这包括建立新的经济体系、增加人口以及吸引强国人才。
强国的问题在于阶层固化,上升通道锁死。因此,建立新经济体一开始要实行集中式管理,确保大部分资源流向少数个体,帮助其富裕。一旦示范效应出现,强国人才自然蜂拥而至。
然后进行权力下放,鼓励自由生长。
这篇长文写于2019年,常读常新。
对用户来讲,工作或平台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
1、我在基于自己的目标使用产品,而不是被产品占用时间
2、当产品关闭时,我的东西,还是不是我的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每个公司都想做平台,毕竟收租多轻松。
Mozilla官方宣布,明年初将会公开测试Fediverse实例,域名mozilla.social。很期待,希望联邦网络不断壮大。
这时讨论的是流量,很多流量是机器人产生的。
其实还有内容,也有大量内容是机器人产生的。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消费,产生GDP,想想都有趣。
现代电脑与博弈论的重要创始人冯诺伊曼,曾说过:「到底有什么是电脑做不了的?只要你把被认为是电脑无法解决的问题描述清楚,电脑总能找到一种方法解决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把什么是「创作」和好的「作品」定义清楚,人工智能就可能实现你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