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years ago, the internet was an escape from the real world. Now the real world is an escape from the internet."——这句总结很真实。
越大型的中心化平台问题很多,事实上数据上看年轻人也不爱用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在碎片化社区。碎片化社区并不意味着「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它可以是微信群、Telegram聊。总之,人们会更愿意在一个小的群组中交流真实的想法。公共平台仍然会用,但更多是一种表演和经营,而非交流。
2012年写出这样的文章,心境之坚定,眼光之独到,通透。
Aaron Swartz竟然已经逝世10年了。
有个纪录片《互联网之子》讲述他的故事,很喜欢。
本文从Aaron出发,介绍了他的一些互联网/知识传播的理念,以及当下互联网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部分归因为互联网的中心化。
挺好的年度总结。
年初,该有些努力方向,不然就浑浑噩噩的又一年。
本文作者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方面均有深刻的洞见(国内出版过他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和《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仔细阅读完今天这篇长文,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本世纪初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社交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依靠技术底层逻辑从分享/共享走向分化/分裂的。
虽然作者的叙事着重于美国意识形态下的互联网媒体社会,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全球的普遍现状——互联网正在加剧放大、叠加人们的对立情绪,引发更多的恶意与仇恨,进而增加冗余的沟通成本,影响公权机构的政策制定。
这样的好文章,10W不到的阅读,已经说明问题了。
从币圈FTX事件讲东西方分裂,准确讲是非盎撒人对盎撒人的反抗。
专业全职的Youtuber分享的自己的视频收入,主要创作lego相关的视频。
共制作了65个视频,平均一个视频花费100个小时,总收入66.4万美元,扣掉3.04万的成本,时薪大概90多美元。也蛮幸苦的。
真格基金的分享,40多分钟音频 + 90多页PPT,很完整的梳理和介绍了图像生成模型,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史。
说到历史,Google在整个AI发展中,绝对的中流砥柱呀。
从马伯庸的年度书单中知道《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准备读读,又从序言中知道作者这篇文章,2013年写的,据说当年引起非常广泛的讨论。
纽时发了一篇「ChatGPT对Google来说是红色预警」的报道,Google有资源也有能力做一个同样的聊天机器人,事实上内部已经有了。报道中提到两个问题:
- 通过引导,机器人会说些政治不正确的话,这对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是危险的。但对OpenAI这样的小公司来说,市场能够容忍。
- 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与当前Google广告模式是冲突的。对于上市的大公司,革自己的命,阻力很大。
这个链接是Hacker News上大家的讨论。
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引发很多讨论,作者认为Twitter没那么重要,至少没有以前那么重要,而原因在于,Twitter上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
马伯庸的书单。原来作家也看「怎样写作」这样的书,哈哈。
Q:如何应对平台红人被其他大平台挖角?
A:社区运营就像发现一片新大陆,你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这包括建立新的经济体系、增加人口以及吸引强国人才。
强国的问题在于阶层固化,上升通道锁死。因此,建立新经济体一开始要实行集中式管理,确保大部分资源流向少数个体,帮助其富裕。一旦示范效应出现,强国人才自然蜂拥而至。
然后进行权力下放,鼓励自由生长。
以心流和即时反馈为核心设计的游戏化玩法,如何应用到非游戏产品。
Tim Urban的总结贴,关于思维、观念、习惯。
情绪即文字、数量推动质量。记录、输出,2023继续坚持。
对用户来讲,工作或平台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
1、我在基于自己的目标使用产品,而不是被产品占用时间
2、当产品关闭时,我的东西,还是不是我的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每个公司都想做平台,毕竟收租多轻松。
折叠
全部折叠
展开
全部展开
确定删除此链接?
确定删除此标签?
The personal, minimalist, super-fast, database free, bookmarking service 由 Shaarli 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