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社交媒体已死
这个话题经常被讨论。
我自己身上的变化是:最近两年,从微信群、Telegram群获取消息的占比明显提升。虽然Twitter、微博也依然在用。
这个话题经常被讨论。
我自己身上的变化是:最近两年,从微信群、Telegram群获取消息的占比明显提升。虽然Twitter、微博也依然在用。
多岐为贵,不取苟同,讲的好。
很讨厌这些,但想做线上生意,又不得不研究这些。
报告的信息量还不错。
发完这篇博客,我应该还是会坐在电脑前,打开 Google Analytics,按几下「刷新」,看看又有几个人正在读。
太真实了,我以前也这样,为了戒断,把Google Analytics代码去掉了。但又不舍,于是又在网站前端加上了阅读次数。
In fact, recently I’ve become acutely aware of reader mode. All time spent on styling will be obliterated by reader mode, and that’s a great thing!
挺深刻的。对于内容的呈现,你花心思做一堆花哨的排版,人家直接使用阅读模式剔除掉这些格式。
以及,原来HTML有个details元素,博客的Memos中图片收起还用了JS,看来可以不用了,可以改details元素。
BBC也开Mastodon实例了
nostr vs mastodon的核心差异:
1、匿名性比mastodon更好,毕竟mastodon需要邮箱注册,nostr只是一对没有规律的密钥串。
2、nostr有relay,mastodon有instance,但二者与client的交互方式不同,nostr不需要在relay上注册,并能同时向多个relay发消息,client和relay无依赖关系。但mastodon,client需要在instance上注册,instance对client账号有完全的控制权。显然前者更安全。
我以为,email更像mastodon,而非nostr。
本文结尾关于审核的讨论,提前开源社区的管理机制,非常有参考意义,是社区治理的典范。
"15 years ago, the internet was an escape from the real world. Now the real world is an escape from the internet."——这句总结很真实。
越大型的中心化平台问题很多,事实上数据上看年轻人也不爱用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在碎片化社区。碎片化社区并不意味着「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它可以是微信群、Telegram聊。总之,人们会更愿意在一个小的群组中交流真实的想法。公共平台仍然会用,但更多是一种表演和经营,而非交流。
本文作者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方面均有深刻的洞见(国内出版过他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和《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仔细阅读完今天这篇长文,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本世纪初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社交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依靠技术底层逻辑从分享/共享走向分化/分裂的。
虽然作者的叙事着重于美国意识形态下的互联网媒体社会,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全球的普遍现状——互联网正在加剧放大、叠加人们的对立情绪,引发更多的恶意与仇恨,进而增加冗余的沟通成本,影响公权机构的政策制定。
这样的好文章,10W不到的阅读,已经说明问题了。
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引发很多讨论,作者认为Twitter没那么重要,至少没有以前那么重要,而原因在于,Twitter上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
Mozilla官方宣布,明年初将会公开测试Fediverse实例,域名mozilla.social。很期待,希望联邦网络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