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信息茧房的指南
Source: x.com
持续性注意力焕散。
持续性注意力焕散。
RSS最大的问题是无状态,不鉴权。这非常方便,对读者非常友好,但对作者/平台无法追踪统计,获取收益。
RSS协议很久没更新了,如果能更新下,考虑下生态利益,或许是有机会重新发光的。但很难。
另外,关于内容分发,从我自己的体会来看,最好的方式是:在我订阅的范围内做推荐,不超出这个范围。比如我订阅的内容有1000条未读,那就基于我的兴趣重新对这1000条排序(不以时间排序),即能保证内容来源的质量可靠,又能提高阅读效率。实际操作中,可以再配置少量「必读」来源。能完全解决个人信息获取的问题。
发完这篇博客,我应该还是会坐在电脑前,打开 Google Analytics,按几下「刷新」,看看又有几个人正在读。
太真实了,我以前也这样,为了戒断,把Google Analytics代码去掉了。但又不舍,于是又在网站前端加上了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方面均有深刻的洞见(国内出版过他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和《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仔细阅读完今天这篇长文,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本世纪初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社交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依靠技术底层逻辑从分享/共享走向分化/分裂的。
虽然作者的叙事着重于美国意识形态下的互联网媒体社会,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全球的普遍现状——互联网正在加剧放大、叠加人们的对立情绪,引发更多的恶意与仇恨,进而增加冗余的沟通成本,影响公权机构的政策制定。
这样的好文章,10W不到的阅读,已经说明问题了。
关注自己,而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