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Why We Hear More Than Words - Farnam Street --- 语言:为什么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文字 - Farnam Streethttps://fs.blog/language-not-just-code/
一只音调不准的鸟,很难找到伴侣,因为他们的沟通是硬编码在基因中的,即code。
但人的理解能力很特别,人的语言沟通,并不止于文字或声音本身,还有丰富的上下文信息、语气、用词、文本顺序等等。
一只音调不准的鸟,很难找到伴侣,因为他们的沟通是硬编码在基因中的,即code。
但人的理解能力很特别,人的语言沟通,并不止于文字或声音本身,还有丰富的上下文信息、语气、用词、文本顺序等等。
不愧是小说家写的毕业典型演讲,非常的感性。
Don't ever forget what a friend once wrote Senator Paul Tsongas when the senator decided not to run for reelection because he'd be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No man ever said on his deathbed I wish I had spent more time in the office." Don't ever forget the words my father sent me on a postcard last year: "If you win the rat race, you're still a rat." Or what John Lennon wrote before he was gunned down in the driveway of the Dakota: "Life is what happens while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永远不要忘记参议员保罗·特松加斯 (Paul Tsongas) 因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决定不再竞选连任时,一位朋友曾写过的话:“没有人在临终前说过,我希望我能在办公室多呆些时间。 “永远不要忘记我父亲去年在明信片上寄给我的话:“如果你赢得了老鼠赛跑,你仍然是一只老鼠。”或者约翰列侬在达科他州的车道上被枪杀之前写的:“生活就是当你忙于制定其他计划时发生的事情。”
Look at the view. You'll never be disappointed.
看看风景。你永远不会失望。
又一个AI工具汇总网页。
学习成本真的高。
关于美国总统卡特的一本书,作者劳伦斯·莱特
Mac上的小工具,可对选中文本进行各种操作,支持插件。
Mac上一个英语翻译的工具,能OCR,也能接入不同的翻译引擎。
韩炳哲
微博@洛之秋
(当然,如果再读读韩炳哲的《妥协社会》,会对这个变化趋势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对英文系的终结更加绝望:“新自由主义的幸福预期强制我们进行内心的反省,从而使我们忽略现存的统治关系。它导致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去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性的探究。有一些苦难本该是社会的责任,却被私人化、心理化了。”)
木遥: 🔁 @洛之秋: 看完《纽约客》这篇巨长无比的大稿《英文专业的终结》,终于相信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英文系这次应该差不多肯定是死了....其实人文学科...
[美] 罗洛·梅
一个可以下载网页全部内容(文字、图片、css、字段、frame等等)的插件,最后保存为一个单独的html。本地打开,百分之百还原最初的效果。
Felt lets you create maps collaboratively, using world-class data, and share them in a single click. For team projects or epic adventure with friends.
一个对我来讲非常新的理论框架去理解双链笔记的价值。本文重点讲了下面两个概念,笔记的部分反而很少。
1、ill-structured domain(结构不良领域):指概念的实例高度可变,人们在处理该领域具体案例时,无法套用一个简单的模式,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医学领域的「心脏病」,它是一个概念,也有基础的逻辑但又无法统一为一种模式,具体到某一个病例时,要具体对待。
2、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CFT,认知弹性理论):专注结构不良领域的理论,它强调在结构不良领域案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不良领域专家分析问题时,不是套用某一个模式识别,而是从一组基本模式中组织出一个临时的模式分析问题,这种灵活的方式称为adaptive worldview(适应性世界观)。
在最后的笔记层面,也有一个相当具有操作性的技巧:围绕领域内一组概念寻找10~20个crossroad cases(十字路口案例),基于案例使用双链笔记把一组概念串联起来。并通过设置一些问题不优深化案例学习,比如两个案例间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最后的最后,值得思考一点:CFT和第一性原则的关系。前者强调案例,后者则强调本质,看起来有些冲突。
非常同意文章最后的观点。
我一直觉得区块链不是web3或说数据所有权最佳解决方案。
把数据永久的固化在区块链上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对数据的所有权应该包括对数据可见范围的控制和对数据的删除权。而区块链上的数据原则上是无法删除的。
自托管才是最佳的解决之道,应该考虑如何降低自托管的成本,或者方便的在不同的第三方托管服务之间迁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