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在Excel中集成Pythonhttps://www.theverge.com/2023/8/22/23841167/microsoft-excel-python-integration-support
官方消息,已经在内测了。
这个很赞,Python数据分析的用户群比VB大多了。
WPS什么时候跟进?
官方消息,已经在内测了。
这个很赞,Python数据分析的用户群比VB大多了。
WPS什么时候跟进?
公司演示的历史。
在PPT发明之前,幻灯片只有专业公司和团队才能制作。
而PPT,则是演讲者自己就能制作,从这一点上看,是个伟大的进步。
但以前,正因为成本巨大,所以只在必要的时候制作幻灯片,主要就是宣传的时候。
PPT的发明者Gaskins:
Gaskins acknowledged that “more business and academic talks look like poor attempts at sales presentations,” a phenomenon he blamed as much on a “mass failure of taste” as on PowerPoint itself, a tool so powerful it collapsed all preexisting contexts. Not everything’s a sales presentation; nor should it be.
在 PowerPoint 推出 20 周年纪念日的反思中,加斯金斯承认“更多的商业和学术演讲看起来像是销售演示的糟糕尝试”,他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品味的普遍失败”,也归咎于 PowerPoint 本身。这个工具如此强大,它摧毁了所有先前存在的上下文。并非一切都是销售演示;也不应该如此。
人工智能诉讼: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不受版权保护 – 好莱坞报道
The opinion stressed, “Human authorship is a bedrock requirement.”
该意见强调,“人类作者身份是一项基本要求。”
今年三月,版权局确认人工智能生成的大多数作品不受版权保护,但澄清人工智能辅助材料在某些情况下有资格受到保护。声明称,如果人类以“足够创造性的方式选择或安排”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从而使所得作品构成原创作品,则申请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可以支持版权主张。【这一点和相机类似,拍照已经非常智能化了,但人仍然是深度控制和参与的】
有趣。
似乎也真的很公平。
文中提到一个数字:美国2020年选举花费超过140亿美元。
思路很有趣。
一个历史映射:
Google发明了分布式计算三件套,从而解决了大量计算的问题,降低了Google服务的硬件成本。
大模型现在动辄数千上万张A100,技术上有没有别的路径,通过软件大量降低大模型计算成本呢?
纽约客关于马斯克的长篇报道。
知道马斯克的影响力非常大,但没想到那么大。
因为他的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SpacX和Starlink,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业,且是目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以至于政府官员做很多事情时,也不得不征求马斯克的意见。
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他会随时向马斯克通报我对他在乌克兰的角色的询问,并且只有在得到马斯克的许可后,他才会就此事接受一位官员的采访。 “如果埃隆愿意的话,我们会和你谈谈,”他告诉我。在去年的一次播客采访中,马斯克被问及他是否比美国政府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他立即回答:“从某些方面来说。”里德霍夫曼告诉我,马斯克的态度“就像路易十四:‘L’état,c’est moi。’”
最后这个意思是:朕即国家。
作者在最后预言:
We'll likely see serious debate (or at least evidence that it's happening behind the scenes) and possibly a meaningful shift in at least short-term economic policy in China over the coming days and weeks.
接下来几天到几周,中国可能至少在短期经济政策上发生有意义的转变。
在卷这件事上,中美其实很像。欧洲与美国反而不同。
谈到欧洲人的生活中,杨照有个观点印象深刻:按照理念生活,而不是按照感受生活。
我理解就是知行合一。
比如知道垃圾食品不健康,那就少吃,不要因为好吃就去吃。
但这仍然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更难得的是,与个人利益不直接相关,而是与全人类命运相关的行为,比如保护环境,德国取消核电,现在因为俄乌战争,在中国被很多网友取笑。但德国人愿意忍受这样的高成本、生活的不便利,因为它对环境有帮助。换句话说,不为了便利而牺牲环境。这个角度,非常有趣,我没在德国生活中,可能未必人人这么想,但肯定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真的在忍受一些不便,就为了保护环境,尽自己一份力。
虽然是课程推广,但其中关于品牌提到:
而且,使用汽车之家和理想汽车的case进行了说明。
我觉得其中关键在于目标用户是谁,又分两点:
很讨厌这些,但想做线上生意,又不得不研究这些。
报告的信息量还不错。
读书,尽量多的读,但不要追求每本书都从头到尾读完。
关键是要获取有效信息并形成联结,其中要形成联结,一定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这需要数量积累。
这个分析角度有点意思。
房地产公司的支出中,拿地+税费合计接近50%。
201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列出了大量的数据图表,表明2012年是个转折,如青少年睡眠越来越少、争论越来越多、生育越来越少、娱乐行业原创节目越来越少、学生的平均成绩越来越差等等。
而这一切,跟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率过半,随后完全普及对应的上。
作者把这一切与1970年代美国对比。
看留言中,有人提到,1970年代,刚好是美国电视机普及率过半的时候。
为了骗人,开公司招人,还真发6个月工资,再以出国outing的名义骗出国。也是绝了。
这种模式一定要调查清楚目标的家庭背景啊,骗了穷人家的孩子,不是亏死。
但这招真的绝,要我可能会上当,感觉防不住。
从一个事件切入,细节满满。
啥工作都不容易。
年轻越大越信命,不然,如何自处呢。
华人在美国建厂,经历有点精彩,也相当的悲壮。
挺过疫情,辛辛苦苦把厂子建好,起步生意也非常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边上铁轨发生火车脱轨事故,且火车刚好运了大量有毒化学品,导致重度污染,不得不关厂清盘。
中文是仍在使用的文字中,唯一像形文字。
在机械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难题。
范式:英文世界先发明出来打字机,人们便先入为主的认为那就是打字机的范式。这也就思维局限性的一种。
非常精彩。
尽可能多面的呈现事实和相关当事人的说法,不要为了归因而归因
对过去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正是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最大敌人,也是破坏我们幸福感的元凶。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你可能会有很多回答,但有一个答案可能是特别容易被忽略、又对我们有着切身影响的,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在手头所做的事情上,沉浸在它所带给你的反馈和感受之中,体验着“当下”的每一瞬间。心绪一片宁静,不烦恼,不忧虑,不匆忙,也不操心。